#窩動保時事追蹤 【國家認定有害!養美洲綠鬣蜥需登記】
為遏止外來種美洲綠鬣蜥(Iguana iguana)的危害,農委會決定從飼主管理下手,於8/20公告「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陸域野生動物種類」及「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兩項名單中,綠鬣蜥皆新增入榜。
公告生效前已經飼養綠鬣蜥的飼主,需在今年11月30日以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辦理登記。
*辦理登記須準備文件:
☞1.野生動物登記申請表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File.aspx?fno=74554
☞2.身分證明文件。
☞3.動物清楚可供辨識之照片。
【以棄養寵物之姿,侵佔大量土地】
綠鬣蜥在成為人見人厭的外來種前身,是滿足寵物市場的奇獸。自從2001年開放人工繁殖個體進口,多數飼主未評估其飼養需求以及達兩公尺的成體,在熱潮退燒後,綠鬣蜥紛紛現身野外,讓農委會直指人為棄養是其入侵的來源。
棄養寵物通常有兩條路,一是無法適應環境或順利繁殖而在野外自然死亡,二是找到生路、落地生根,子孫滿堂成為原生物種的夢魘。臺灣氣候合適加上缺乏天敵,讓綠鬣蜥默默走上第二條路。
早在2013年,屏科大保育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陳添喜研究團隊已觀察到南部縣市出現了穩定的綠鬣蜥族群。
外表嚇人的綠鬣蜥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以果實、農作幼苗為食使得農民生計損失慘重;族群擴大與原生物種競爭而影響生態平衡,更別提天生挖掘的習性,造成植被破壞、電線短路、道路塌陷和堤岸侵蝕等基礎設施損害。
目前野外個體僅透過捕捉移除減低數量,雖數量逐年增加,但成效難評估。
【不只綠鬣蜥,這些物種也要登記】
除了外來種綠鬣蜥飼主要登記,經公告之物種,飼主也需在11/30日前向縣市政府辦理登記才能繼續飼養。
未來沒有主管機關同意者,不能再行繁殖。而且要登記要快,因為逾期未登記或違反規定繁殖者,可處新臺幣1至5萬元罰鍰,並可沒入飼養的動物。
本次名單中,臺灣本土陸域物種增列保育類食蛇龜以及金鵐、臺灣朱雀、岩鷚、黃胸藪眉、白耳畫眉、栗背林鴝、冠羽畫眉等13物種;非臺灣地區之國外物種增列瑤山鱷蜥、豬鼻龜、琉球地龜及黑胸葉龜等72物種。
☞ 請確認你家動物有無在名單上,記得去登記: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File.aspx?fno=74552
【非法持有保育類動物,即便登記仍是非法!】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登記即可繼續飼養,但該物種仍受野保法規範,未來要輸出入、買賣、陳列展示都應依法申請。
另外,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提醒,保育類動物非經許可不得私自繁殖,所以不存在可交易的合法人工繁殖個體;如果原先非法持有保育類動物,即便登記了也不會因此合法化。
————————————————
訂閱窩窩,協助我們追蹤動保重要時事:https://wuo-wuo.com/subscribe
————————————————